腰椎是人體的關鍵部位,我們每天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都離不開腰椎的支撐。現在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,長時間的伏案工作、打游戲、上網、看視頻,加之坐姿不正確,沒有保護腰椎的意識,就會在生活中出現腰痛、發脹、閃腰的狀況。長此以往,腰椎間盤突出癥就找上門來了。
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,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(髓核、纖維環及軟骨板),尤其是髓核,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,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,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,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(或脫出)于后方或椎管內,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,從而產生腰部疼痛,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、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現象。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:椎間盤缺乏血液供給,修復能量較弱,日常生活中椎間盤受到各方面的擠壓,牽拉和扭轉作用,易使椎間盤髓核、纖維環、軟骨板逐漸老化,導致纖維環易于破裂,而致椎間盤突出。
2、長期震動:重機器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,長期處于坐位及顛簸狀態時,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過大,可導致椎間盤退變和突出。同時由于震動亦影響椎間盤營養,對微血管的影響均可加速椎間盤突出。
3、過度負荷:當腰部負荷過重,長期從事彎腰工作,而導致腰部負荷過重引起腰椎盤突出。
4、外傷: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,椎間盤前厚后薄,當患者在腰部損傷、跌傷、閃腰等時,椎間盤髓核向后移動,而致椎間盤向后突出。
5、受寒與潮濕:因其可引起小血管收縮,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,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破裂,外在因素為負重過大或快速彎腰側屈旋轉,形成纖維環破裂或腰部外傷,日常生活工作姿勢不當也可發生腰椎間盤突出。
腰椎位于脊柱下部,上接胸椎,下連骶椎,具有運動、負荷和保護的功能;腰椎間盤位于兩個椎體之間,是一個具有流體力學特性的結構。當脊柱的穩定性比較弱時,在有外力刺激的情況下,腰椎間盤很容易就被破壞,從而導致髓核組織突出或脫出,造成疼痛等問題。
我父親是一名長途司機,腰痛已經有十來年了。嚴重時不能久坐和久站,躺下有所緩解,勞累過后腿也有些許不適,已經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了。這十幾年間,什么牽引、針灸、推拿的都做過,也有一些作用,但是由于工作性質,父親的腰痛很容易再次復發。幸虧哥哥在網上找到了個普 世 貼,父親用了個把月腰就沒事了,現在走上幾公里的路也不成問題,最重要的是,父親終于不再受折磨了。
后來,父親通過朋友得知了一個小方可用于緩解腰痛,今天也分享給大家。就是準備艾葉一兩,炒黃的蟹殼一兩,然后浸白酒一斤,三日后用酒涂抹腰部。每天涂抹2-3次,7-10天可以明顯減輕多年腰痛。此外,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除了進行一般的康復以外,還應該注意日常的腰部保養,應該做到以下提及的幾點。
標簽1、采取正確的坐、立、站姿維持腰椎生理平衡。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兩眼平視,挺胸,直腰,兩腿直立,兩足距離約與骨盆寬度相同,這樣全身重力均勻地從脊柱、骨盆傳向下肢,再由兩下肢傳至足,做到真正的“腳踏實地”。
2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。人在完成各種工作時,需要不斷更換各種姿勢以緩解腰部壓力,如長期處于某一姿勢不變可導致局部的累積性損傷。特別是長期處于不良姿勢更容易誘發本病。工作強度大,工作時不能保持脊柱有效的生理曲度,易造成腰背肌肉長期僵硬、痙攣,腰椎間盤負荷增加。
3、采取正確的彎腰拾物及抱持姿勢,避免腰部過分受力。日常抬拾重物時盡量采取屈膝屈髖下蹲或一條腿半跪,把身體盡量靠近重物,背部保持平直,同時注意腳部用力。
4、加強功能鍛煉但要避免劇烈運動。功能鍛煉對腰間盤突出患者非常重要,而且是必不可少的,但功能鍛煉也須注意不要過量運動,感到疲勞就需要休息,應保持低強度的溫和鍛煉。
5、防止便秘,避免猛烈打噴嚏、劇烈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因素。盡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較高的食物,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,排便用力而導致病情加重。可多攝入蔬菜、水果等粗纖維食物,改善排便情況。
6、避免穿高跟鞋、低腰褲及久坐沙發。椎間盤突出患者避免穿高跟鞋,中跟鞋和坡跟鞋的作用也會引起重心前移,容易導致脊柱彎曲加大,這與高跟鞋相比只是程度的問題。
7、注意腰部保暖,避免受寒。適當佩戴護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,主要目的是制動,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伸展等運動,特別是協助腰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動作,以保證損傷的腰椎間盤可以充分休息。另外,腰部受寒、受潮很容易讓腰椎間盤病情加重或復發,患者可以選擇既制動又保暖、透氣、不積汗的高性能康復護腰來保護腰部。
標簽